肉類工業是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領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對肉類品質的要求提升,“塊案板、把刀”的隱含衛生隱患的肉類銷售和消費方式在很多地方日漸減少,更多的肉類零售銷售發生在有配套低溫倉儲設施的菜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等。另外,隨著我人口增長、城鎮化發展和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十年我豬肉消費將進步增加。
據了解,際聯合糧農組織(FAO)及經合組織(OECD)預測,未來我豬肉消費量將以每年1.6%的幅度增加,至2022年將達到6078 萬噸。農業部預測,2020年內肉類食品的消費量是1億噸,按目前豬胴體的體重計算,到2020年需要出欄約7.94億頭生豬才能滿足消費需要。但是據目前內產能,2020年內整體生產量僅為9000萬噸,因此還會出現1000萬噸的缺口需要進口,將占世界肉類際貿易額的二分之。
雖然我是世界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但受土地、飼料原料、水資源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制約,擴建養殖場去堵住龐大的需求量缺口不太可行。所以,提高內肉類企業的生產力和積引進進口肉類食品是必然的選擇。據報道,中去年從俄羅斯購買了10億美元的食品,取代土耳其成為俄羅斯食品的大進口。在俄羅斯食品中,中想要的是肉類。目前,雙方已達成合作,俄羅斯定于今年初向中出口豬肉,在2019年前開始出口雞肉和牛肉,并表示有望在2020年前實現雙邊貿易額達2000億美元的目標。
我肉類消費需求繼續擴大,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城鎮化率不斷增高,為肉類工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但消費市場正在倒逼行業加速升,也給眾多肉類企業帶來炙熱的競爭挑戰。為眾多肉類企業建設配套冷鏈設施的庫華制冷在與企業負責人溝通冷庫建設需求和細節時,企業負責人都會高度強調定要保障肉類存放環境的溫度適宜且穩定,否則無法品質保障的肉類企業是很難在肉類需求市場中爭得市場份額的。
肉類品質的保障與全程冷鏈的完善程度息息相關,除運輸過程中冷藏車和運輸中轉時的低溫物流倉儲,屠宰后的及時預冷及入庫處理是庫華制冷覺得肉類全程冷鏈環節中不能忽視的環。不管是內屠宰還是外屠宰,只要屠宰場等宰殺豬后及時將宰殺后的生豬肉迅速冷卻,使其溫度降至0-4℃,將很大程度利于流通和分銷過程中的品質保障。所以,宰殺場配套的肉類冷庫的作用是與果蔬產品的“田頭冷庫”的意義是樣的,從源頭保障品質,降低流通腐損率,提升產品經濟價值,助力肉類工業的快速健康發展。